西部新闻网:前沿 真实 引领 公益 网站热线:13259888867 总编信箱:xibuxinwen@qq.com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资讯中心 > 本网聚焦 > 正文

跨越八十年的家国情

www.xibuxinwen.com.cn(2025-09-12)来源:未知
复制链接关键词:
     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,珍爱和平,开创未来。9 月 3 日上午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受邀观礼的北京西安饭庄代表难掩激动:“能参加这场阅兵仪式,是我莫大的荣誉。”
     西安饭庄,这个由陕西蓝田县爱国民族企业家王铭轩于 1953年10月在北京创立的品牌,不仅是展示陕西美食的文化窗口,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红色记忆。
     1937 年,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,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。王铭轩满怀赤诚热血,当即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,加入西安工商界抗敌后援会,誓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。他一次就捐献 50 大车物资支援中条山抗战,此举受到陕西省各界后援会的表彰。
      1938 年春,鉴于前线急需大批物资,而西安作为抗战大后方地位关键,王铭轩果断收缩郑州钱庄资金,在西安中山大街(今东大街)“成立大千贸易货栈”—— 这家货栈实为抗战而生。他亲自兼任总经理,邀 “云中电” 黄鹄担任副总经理,3 月 16 日,货栈正式挂牌营业。
       1938 年 4 月 4 日下午 1 时,数十架日机突袭西安,狂轰滥炸之下,无辜居民死伤惨重。日本军国主义妄图以野蛮轰炸逼迫陕军屈服,却不料这般暴行激起三秦人民更强烈的愤怒与反抗。
       1939 年 5 月,日军集结第二十师团及第二十七师团一部,携 50 门野炮、30 辆战车、38 架飞机,从运城、解县、安邑、夏县南下,直扑平陆、芮城一线,企图夺取茅津渡、控制中条山。
       1939 年 5 月 31 日,日军向驻守中条山的陕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。6 月 3 日,陕军奋起反击,猛攻张店镇之敌,经数小时血战,日寇溃败,留下 400 多具尸体仓皇逃窜。吃了败仗的日军不甘罢休,6 月 6 日凌晨集中兵力猛攻陌南镇,密集炮火倾泻阵地,四五千名日军如潮水般扑来。
       驻守陌南镇的陕军顽强抵抗,奈何装备落后,火力难敌日军,先从外围防线退守镇外。日军十几辆坦克摧毁镇外防御工事后,阵地再度被突破,陕军被迫转入巷战。有的战士抱着炸药和手榴弹从房顶跃下,与敌人同归于尽。陈硕儒率一七七师残部退至黄河岸边的方家村、许八坡、老庄一带,前有强敌,后临黄河,陷入绝境。年过半百的陈师长临危不乱,果断命令全师 40 名机枪手排成一线,迎敌突围。正欲围歼的日军猝不及防,眼睁睁看着包围圈被撕开缺口,陈硕儒率残部杀出重围。
       6 月 11 日,陕军发起凌厉攻势,誓报 “六六” 之仇,封锁平陆境内张(店)茅(津渡)大道,以炮火阻断黄河河道,猛轰平陆、茅津渡日军,将敌人团团围住。6 月 12 日,陕军从东、西、北三面向茅津渡反攻,战至黄昏,南犯之敌狼狈逃窜,陕军一举收复平陆、茅津渡,取得重大胜利。
       此时,王铭轩的大千贸易货栈已全力投入抗战。货栈组建三个运输队,沿“西荆(西安至荆紫关)”“西汉(西安至汉中)”“西兰(西安至兰州)”“宝平(宝鸡至平凉)”公路日夜奔忙,承担前线军运任务。运输之路艰险异常:日机轰炸防不胜防,车辆不时被炸;战时公路多为仓促修建的简易路,路基差、时通时断,晴天尘土飞扬,雨雪天泥泞难行。为赶前线急需,队员们日夜兼程,马不离鞍、人不住店,仅短暂休憩便重新启程,许多人累至虚脱,驮骡曾因铁掌磨光跌入悬崖。
       随着战事升级,前线物资消耗剧增,后勤供应愈发紧张。陕西省政府直接征用王铭轩的驮队,转运苏联援华的军火与药品。当时我国海上通道被日军封锁,陆上仅存与苏联的联系 —— 物资从新疆入境,经甘肃、长武入陕,抵西安,这条生命线常遭日机轰炸。为减少损失,省政府常将汽车物资改由驮队运输,弃大路走小道乃至古驿道,送抵中原、华北战场及中条山前线;南下运输队则经华(家岭)双(石铺)公路、西汉公路,千里跋涉入川,将军火送抵大西南。
        这支私营运输队虽运力有限,却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。王铭轩为此付出高昂代价,队员们却说:“中条山的同胞连命都豁出去了,咱这点苦累算什么!” 王铭轩身先士卒,多次亲率运输队赴前线,每次归来都形销骨立,却因能为抗战出力而倍感自豪。
       陕西人民为中条山抗战付出巨大牺牲,2.1 万名陕军战士阵亡,巍巍青山掩埋忠骨,每寸黄土都浸透着烈士鲜血。
       王铭轩一生以实业救国、支持革命为己任。1936 年与共产党人汪锋相识后,他毅然投身革命,多次冒生命危险为陕北根据地运送药品、粮食和资金。解放初期,他无偿捐献自家经营的制药厂、面粉厂、石棉建材厂和医院;抗美援朝时,更捐献 200 根金条支援志愿军,堪称我党统战典范。
       “八十年前,先辈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复兴之基;八十年后,我们以科技利剑谱写强国新篇!” 这份跨越时空的豪情,正是王家两代人对 “家国一体” 精神的共同坚守。
       1956 年10月6日,毛泽东主席曾亲临西安饭庄用餐。如今,饭庄已成为传承爱国精神的象征,王家人亦始终将 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 奉为家训。
       这盛世,如王铭轩所愿。它不仅是国力的强盛,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传承。正如纪念大会所宣告: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!” 这份伟业中,正凝聚着无数像王铭轩一样的爱国者,跨越时代的奉献与信仰。
编辑:西部新闻网李文化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西部新闻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西部新闻网所转载的内容,其版权均由原作者和资料提供方所拥有。
推荐热点信息